当房地产邂逅双碳:超越净零排放,“绿色可持续”将塑造房企差异化竞争力|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2023-07-27 21:33:19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


(资料图片)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在2020年9月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各地各行业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的降耗升级,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数据显示,在全世界主要城市中,楼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平均占城市总排放量的60%。建筑物作为碳排放大户,在“双碳”进程中肩负重大使命。

“相比于传统的行政手段,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是通过建立配额管理制度下的碳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仲量联行中国区办公楼市场研究负责人米阳表示,“随着相关政策框架的搭建和完善,建筑及房地产行业已经到达一个关键转折点,碳排放核查及碳配额清缴开始成为部分建筑物业必须完成的工作职责,各地碳配额的发放或将进一步收紧,而碳中和费用必然将随碳价上涨、配额收紧而逐渐增加。”

据《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在“双碳”要求提出后,房地产企业的产品与生产标准等开始逐渐与双碳密切挂钩,如零碳建筑、EOD模式、“15分钟城市”等,一些新的赛道渐渐受到关注。此外,还有不少地产企业通过“跨界”能源领域来求生,比如广宇发展、荣盛发展,又比如保利资本与碧桂园创投联手孵化的保碧新能源。

房企“跨界”能源领域求生

在双碳目标下,2022年至今,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也促使我国新能源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行业前景广阔。而就在我国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房地产行业步入了深度调整期,有不少房企纷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如布局新能源赛道。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曾在2022年公开表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新能源是近两年最大的风口之一。”

早在2020年5月,保利资本便联合碧桂园创投发起设立“保利碧桂园产业链赋能基金”。2022年6月,保碧基金成功孵化了“保碧新能源”;10月成立了保碧新能源公司,布局新能源光伏科技行业,探索业务转型新路径。

据了解,保碧新能源的愿景是坚持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为核心主业、以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长期发展方向,向工商业业主提供全面优质的绿能节碳服务,助力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据“保碧新能源”官微6月13日消息,近日,保碧新能源再次完成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恒信华业、欣旺达,商汤国香资本、昱能科技等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联合投资。叠加此前完成的A轮融资,保碧新能源首次对外融资合计完成近10亿元。而保碧新能源的首次对外融资聚焦于引入产业背景的投资人。通过A轮和A+轮融资,保碧新能源的投资人汇集了包括光伏产业链、储能电池、新能源车、能源互联网等多个方向的头部企业和关联资本。

此外,据记者观察,今年上半年,还有房企继续“加码”新能源赛道。6月8日晚间,荣盛发展(002146.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盟固利76.44%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据了解,盟固利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对于上述交易,荣盛发展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及行业形势的双重影响,公司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因此,公司主动谋求业务转型升级,布局新能源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能源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本次交易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增强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业务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广宇发展则直接剥离地产业务,全力发展新赛道,并尝到了“甜头”。

7月15日,广宇发展(000537.SZ)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8.17%;实现营业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41.20%;实现利润总额7.03亿元,同比增长41.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35.1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35.87%;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股,同比增长36.36%。

广宇发展公告显示,业绩增幅的主要原因:一是新项目投运及风况、辐照良好,发电收入稳步增长;二是通过贷款置换、利率压降等方式,融资成本降幅明显;三是部分电费补贴收回,补贴电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9月,广宇发展启动重大资产置换,将公司所属23家房地产子企业股权与控股股东鲁能集团、关联方都城伟业合计持有的鲁能新能源 100%股权进行置换。2022年1月14日、2022年3月14日,广宇发展完成上述资产置换涉及的相关置出资产和置入资产的过户登记及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价的支付。

零碳建筑是未来重点赛道

相比于部分房企在能源领域的“开源”,更多的房企则是围绕着“双碳”目标在“节流”,推动中国探索零碳的未来。万科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更是在2021年直言,“房地产行业如果不搞‘双碳战略’,根本就没有出路。”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工作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

据悉,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仲量联行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碳排放核查、碳配额获取及清缴履约已经成为了影响房地产企业和楼宇运营的重要一环,在中短期内理解和走通碳排放权交易流程,在长期内寻求节能减排的长效解决方案,将是所有资产持有人和物业管理人的必修课题。

而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每栋楼宇年均碳排放量水平差距极大。以北京为例,单体建筑年平均排放量分布在3000—15000吨区间不等,在此基础上,部分楼宇所获得的碳配额亏缺或可达到20%,这也意味着单项目最高约额外支持50—70万元,以购买配额完成清缴履约。而随着中国碳市场持续发展成熟,且全国及各地碳配额发放收紧,国内碳价上涨为大势所趋。

不过,仲量联行也表示,碳市场建立和运行的根本逻辑并非促进碳排放权的交易和买卖,而在于控制能耗及碳排放。因此加速节能减排步伐是房地产项目和企业在中长周期的必经之路,提前布局技术改造、优化节能运行、利用绿色能源,将显著降低碳排放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管理压力。

7月26日,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平台联席主管、大中华区估价及顾问服务部咨询服务主管黄衍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房地产企业减碳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目前火热的“ESG投资”“绿色投资”对于房地产行业,都要求其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可持续性目标,零碳建筑在这一趋势下无疑是房地产企业未来重点布局的新赛道。

比尔盖茨也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指出,“那些率先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两年,7月24日,住建部在官网发布了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据了解,2021年4月9日,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启动研编。

根据《征求意见稿》,所谓零碳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蓄能,在实现近零碳建筑基础上,可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方式,同时符合相关规定的建筑。

不仅仅是建筑,连物流园区也在朝着“零碳”探索。据记者了解,万科旗下万纬物流正在探索着全新的零碳可能性,而其上海奉贤临港零碳园区项目入选由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

万纬物流上海奉贤临港零碳园区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园区面积约为3.7万平米,仓库总容量为19583板,为单栋三层坡道库,装卸作业平台37个。其通过在所有仓库屋面架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形成与以往园区完全不同的电源结构,光伏发电量可适度抵消建筑物综合运行能耗。同时,园区通过采用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积极利用屋顶天窗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提高机电系统效率,加强各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以及各系统的性能,使用高效节水器具,并配置低排放和节能车辆专用停车位。

在黄衍维看来,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贯穿在建筑的整个全生命周期内,从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设计、建造及施工、资产的运营、管理以及拆除等多个环节均有参与。作为城市基础建设及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行业的绿色与低碳发展一定是全链条、全产业的,会协同上下游共同抵御外部风险、识别发展机遇。所以整个链条中的相关企业,无论体量大小,都需要通过提前布局、巧抓机遇、积极转型参与到产业链的变革中。

坚持“气候正像”超越净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黄衍维还特别指出,建筑行业通常通过减少排放来实现零碳,但如今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寻求实现负碳的方法。像坚持“气候正像”能为企业带来一系列长远价值。

戴德梁行研究报告指出,“气候正像”即负碳排放,是一种超越低碳与零碳的碳治理体系,它通过吸收利用或消除比排放量更多的二氧化碳来产生环境效益,从而超越净零排放。

那房企能从“气候正像”中获取什么发展机遇?

对此,黄衍维表示,“气候正像”中要求的绿色与低碳发展会影响到项目及资产长远的投资回报。房地产企业参与“气候正像”是否会与其盈利目标产生矛盾,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会思考的问题。虽然在项目发展初期或要面对负碳排放相关的成本压力或增量成本,但若能制定契合企业能力和需求且兼具弹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成本往往可控,且其投入能与其未来收益匹配,例如升级相关设备和配套的效能,此部分投入可在后期运营中通过降低能耗水耗,以及延长建筑寿命等后期优势得以补偿。

“另外,实现‘气候正像’及减碳目标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间接效益和附加价值也不可忽略,例如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经营朝向更稳健永续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更为可持续的盈利目标。从绿色建筑的发展浪潮可见,市场已涌现一批将绿色可持续作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制定与企业能力和产品定位相匹配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和市场营销策略,使得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在与其带给终端客户体验的价值相比时,依然能达到经济上的可行性。”黄衍维说道。

在黄衍维看来,坚持“气候正像”也是房地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心,建立一个正面的品牌形象的机会,赢得客户信任和忠诚度,在面对各种市场低迷的情况时也往往更具韧性。

“良好的绿色与低碳管理亦有助于提升房地产企业的ESG评级表现,从而支持相关投资决策,甚至在债券和贷款的安排中得到额外优惠,减省利息成本,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可见,积极利用绿色金融进行融资,能够保持资金链的可持续性。‘气候正像’所带来的机遇并不只限于经济层面。其他无形的价值,如响应气侯危机的适应力、企业形象、用户体验等,也是进一步改善项目市场表现的积极元素。”黄衍维说道。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