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
不宜太满《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 当我们洋洋得意,自满自大时,必将招致损害。 摆正心态,保持“未满”的状态,谦卑低调,方能受益良多。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武艺高超,义薄云天,被誉为“武圣”。 却因时常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不仅害了自己,也为世人所诟病。 关羽自视甚高,轻看对手庞德,见面就口出狂言,称其为“狂徒”。 不止如此,他还瞧不起队友黄忠出身,认为“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 连盟友孙权,他也不屑一顾,以“我虎女岂能嫁犬子”拒绝东吴联姻。 关羽心态太满,觉得自己是盖世之才,所向披靡,视天下群雄如草芥。 正因如此,关羽这一性情被东吴利用,轻信了吕蒙、陆逊的吹捧。 最终,才让他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而死,甚至无人前来搭救。 《省心录》曾说过:“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一个太自满的人,结果总是在太自满中毁灭了自己。 做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太看得起自己。 守一份谦卑小满的心,去精进,去成长,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2
不求圆满《道德经》中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很多人以为,追求完美和圆满,就能开心和满足。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太过求满,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求圆满,学会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美学家蒋勋,也是一个画家,但因为教学任务重,平时很少画画。 于是,每到寒暑假时,便会飞到巴黎的画室,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 他说,自己本来是因为教职工作的沉闷,想通过画画来寻找快乐。 但却由于力求圆满,逼着自己画完,反倒被捆绑,内心更加透不过气来。 蒋勋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后,干脆就搬到了台湾小乡村的旧宿舍里。 在那里,他不强求圆满,不再一次性画上大半天,而是画一画就歇一歇。 结果,反而在这种从容豁达的、顺其自然的平常心里,自得其乐。 莫言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月亮一旦圆满,便会残缺;果子一旦熟透,便要坠落。 一个人,如果追求圆满无缺,最后只会是徒劳伤身,累人累己。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放低期待,放松心情,留点余地,留点空间。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不求圆满,只求心安,才能收获真正的喜悦和富足。3
不如小满《说文解字》中说:“满,盈溢也。”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大满”之后必然走下坡路。 而小满,意味着小得盈满,万事万物还有向上生长的空间。 这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修身之道,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春秋时,如范蠡一样功成名就,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他一生,三次即将抵达巅峰时,三次摈弃名利和荣誉,清零重启。 第一次,范蠡作为谋臣,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就春秋最后一霸。 就在别人以为范蠡会安享尊荣富贵时,他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归于山水间。 第二次,归隐后,范蠡又前往齐国,经营发家后一度官拜国相,风光无限。 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做官经商,都是满则不吉,于是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悄然离开。 第三次,范蠡定居陶地,从事贸易,不久之后便积财无数,人称“陶朱公”。 最后,范蠡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一世安居乐业,得享高寿,无疾而终。 这一切,都是因为范蠡深知:自古人生最忌满,太满则亏,小满才是刚刚好。 正如《易经》中讲:“亢龙有悔。” 孤高在上的龙,到了极尊之位,再进一步,就是败亡之祸。 而一个人太高调或是将走到顶点时,往往就是招灾惹祸的开始。 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学会退一步,将满未满,方能修得真正的圆满。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点击“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