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化债”新指南:免费没用,收费可以

2023-05-10 23:58:39 来源:城事堂

贵州化债,出现新招数了。

2023年5月8日晚,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打造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批复主要是希望黔东南自治州以及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扛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主体责任。

这份《规划》的目的是主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建立帮助在医药制造、基础材料、新型建 材(陶瓷和玻璃)、生态特色食品、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

乍一看,常规操作,毕竟很多地方都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先不说中西部了,就连广东省内部的粤东、粤北、粤西这三穷兄弟,哪个不是做梦都想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到自家门口?

但一细看,里面的几个点挺耐人寻味的。

第一,省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用于支持“桥头堡”建设。

第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黔东南州落实化债责任和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采取适当的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

第三,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黔东南州党委、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等

明面上看,第一和第二有点自相矛盾了。

你看,每年5亿,连续5年,那就是25亿元的资金支持,这说明不缺钱啊。

同时,又发出警告,这个项目既不能新增隐性债务,同时还得处理一些存量隐性债务,这不就是告诉你这里面可能会遇到资金紧嘛。

其实也挺好理解,一个是未来的投资,一个是现在的亏损。

反正上面的意思就是:这两个,一是一,二是二。会给你资金支持,但你的亏损,得自己解决?

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呢?文件里提到解决办法:适当展期、债务重组。

债务展期的思路是,把平台的非标债务和银行贷款进行展期,降低债务利息成本,从而保证正常兑付,简单来说就是坦白局,两手一合,眼神真诚地说,我现在肯定是还不上的,要不您给我缓缓?同时又信誓旦旦地拍胸脯保证:您放心,我是一定要还钱的!要不,您利息少算点?

比较有代表的是贵州遵义道桥的城投债。

2022年遵义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解决遵义最大的城投发债主体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债务,经过协商谈判,债务展期的结果是:155.94亿的债务规模,重组后银行将展期调整为20年,前10年不还本、只付息,后10年逐步还本、同步利率也由4%-7%,降至约3%,大幅下调。

这个方法好不好呢?

第一财经给出的标题是:“这实际上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做法”

当然,还有其他办法。

比如,债务置换。将原有的高成本、短期险的债务,置换为成本低、期限长的新债务,说白了就是以时间换空间,这个也比较常见,就像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发行新债,来填上旧债的坑。

又比如出售优质资产、无偿划转优质股权等,以此来缩减债务规模,化解危机。

在这个方面,贵州也试过,用来小试牛刀的,正是贵州茅台。

所以,那些喊着用茅台化债的,不要再嚷嚷了,人早就用过了。

茅台集团最大的股东,不是别人,正是贵州省国资委。

早在2019年的时候,贵州茅台就把4%的股权无偿转给贵州国资公司,实施“茅台化债”方案。

这个贵州贵州国资公司什么来头?是贵州金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贵州金控集团又是贵州省财政厅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拿到股份后,贵州国资公司陆续卖出,一年时间持股仅剩0.68%,以当时1475.19元/股的区间均价计算,贵州国资公司换取了大约615亿元的真金白银。

很多事情,就怕有第一次,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果然,很快第二次“茅台化债”又来了。

一年后,贵州茅台又给贵州国资公司无偿划转了50240000股,以2020年12月31日1976.92元/股的均价计算,这批股份价值993亿元,接近千亿。

“茅台化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股权化债的方案。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省的地方显性债务达到1.25万亿元,虽然贵州茅台市值有个2.17万亿,但贵州1.25万亿是显性债务啊,加上隐性债务的话,哪怕茅台是中国第一股,你就是把他卖了,也不够还债的。

地主家再有钱,也怕败家子不是?真遇上了,那就是个无底洞啊,怎么填都填不上。

当然,贵州也试过其他解决办法。

4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在贵阳签约成功,几天后,4月22日中国信达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中国信达将通过组建50人金融专家团,前往贵州化债。

说实话,请中信达介入真的比茅台化债有用过了,茅台也好,城投也罢,都是亲儿子,左手倒右手,并非长久之策。

根据公开资料,处理政府债务,是中信达的一个重要业务,而且,中信达是我国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之一,截至2019年6月,中国信达累计收购不良资产约2.88万亿元。

从中信达过往业绩来看,贵州选择中信达化债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不妨花点钱,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总比自己在倒来倒去好。

之前我就做过关于贵州地方债的内容,有不少私信我,让我说说背后的原因。

在我看来,贵州举债发展,没有错。

贵州本来就不富,没钱咋发展?不发展哪有钱?

说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投资错配的原因,很多人以为基础设施是福利,的确,基础设施是福利,但同时也是投资,是投资就要考虑效益和效率。

你把重头都给了地产和不动产的旅游相关建设,但这些都是需要靠外部血液滋养的项目,而自造血的项目投资比重比较少。

短期看,可以依靠不动产标值做高gdp,但是长期没有造血型项目,最后都会成泡沫。

如果重点放在有造血功的资源和工业性投资,或许收益低,产出也不高,但是贵在造血能力,可以长期稳定,能创造更多就业,持续产生税收。

标签:

推荐阅读>